全球贸易有何危险?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中国科学家与伦敦大学学院的同行们对全球贸易和关系造成的环境危险发出警告。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杂志的一篇合作文章中指出,国际贸易和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一带一路"
倡议)的不断扩大,或将导致外来物种的传播。
科学家们指出,这个规模空前的倡议覆盖了世界上栖息着77%各种生物的地区。 研究人员分析了123个"一带一路"参与国中816种脊椎动物的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由于该倡议复盖了从欧洲和美洲到大洋洲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就出现了物种在各大陆间被引入到它们习惯了的气候条件的风险。研究人员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物种将落脚在新的栖息地,可能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而这反过来又会给环境、动植物以及接受地区的经济造成损害。
还自哥伦布地理发现时起,就已经知道了大陆间外来物种的问题——当时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被带到欧洲,而给美国带来瘟疫、疟疾和天花。随着贸易和物流的发展,有更多的入侵物种开始进入新的栖息地。例如,一只中华绒螯蟹在20世纪初偶然从压舱水中从中国被带到欧洲。在新的环境中,这种螃蟹打洞毁堤,弄破渔网并损害网中的鱼,造成重大损失。白蝴蝶在上世纪50年代从美国被
带到欧洲,现在这种有害的寄生虫致农业遭受损失。农场主们遇到的更大麻烦的是非洲猪瘟
——顾名思义,它来自非洲。
中华绒螯蟹
白蝴蝶
非洲猪瘟
中国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贸易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制造外来物种、病原体传播的新的风险,而最主要的是要学会控制其过程,以免爆发流行病。
那中元说:
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地区间交往的日益密切的确会伴随着病虫的传播,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比如,北京前些年出现毛虫,就是由于美国白蛾传入。但是当今的贸易全球化时代与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时代不同——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世界各地区几乎是全封闭的,即便一些地区间有交流,也是刚刚开始,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落后,一旦出现病虫传播,其危害性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很难解决。如今,全球都在加大对病虫传播的防治力度,很多问题人类是有能力应对的。关键就是发现后如何解决。海关检疫一定程度上都是在走法律程序,不可能发现所有问题,因为这样的检疫不可能对每一根进口木头都通过检测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病虫。至于疾病就更难在传入前发现,比如非洲猪瘟,我们国家没有从非洲进口过猪肉,2018年以前也没有听说过,这都与全球各地区间联系的增多有关
澳大利亚时而遭到曾几何时被被带到这里的昆虫、青蛙、甚至流浪猫的"侵袭"。
例如,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的增长每年给农业造成1亿美元的损失。/Christian Nurtsch
花费巨资应对外来物种的澳大利亚的例子表明,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澳大利亚时而遭到曾几何时被被带到这里的昆虫、青蛙、甚至流浪猫的"侵袭"。例如,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的增长
每年给农业造成1亿美元的损失。正如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的比尔劳伦斯在《科学家》网站的
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人员和货物的流动,否则在限制外来物种传播方面未必会取得成效。
还自哥伦布地理发现时起,就已经知道了大陆间外来物种的问题——当时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被带到欧洲,
而给美国带来瘟疫、疟疾和天花。/John Vanderlyn
另一方面,尽管存在所有这些威胁,仍将很难在现代全球范围内限制人员和货物的流动。 即使在SARS等危险大流行病到来时——首个病例报告2002年11月底来自广东省,几个月后蔓延到东南亚、美国和欧洲,人员流动往往仍都不受限制。那中元认为,未必可能战胜新物种的侵入。最好专注于消除它们侵入的后果。
海关检疫一定程度上是法律过程,不可能提前预防、发现所有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发现问题后如何解决和应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注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改善和提升科学仪器设备的检测性能,尽可能地在病虫大面积传播前就进行防控。另一方面,要提升人类整体对生命的科学认识,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能尽可能少无直接和相关危害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好是直接和深层次都利于良循环的方向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否则,一切表面堂皇但深层违背自然规律的权宜行事滥用,都将反惩人类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指出,参与包括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一体化项目的许多国家,都是物质资源和科学潜力不足以有效应对新产生的环境风险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正如《当代生物学》杂志的文章作者指出的那样,有必要设立专门基金,以帮助贫穷国家进行应对入侵物种传播的研究。
Made on
Tilda